达茂旗的风俗习惯构成
本旗蒙古族男子蒙古袍,巴彦敖包苏木以东,袖长宽大,胸围宽松,衣领、领口、翻领镶嵌彩边,三粒纽扣并排。新保利格地区的男士袍袖略短。希拉穆仁一带的男子长袍细长,两腋开叉至膝,下摆有花边。富人的面料多为丝绸和缎子,穷人则用棉布。男女袍都分双人袍和棉袍两种,都是高领,右边有纽扣,桃扣和银扣。冬天用羊皮做一件皮衣。男人的礼服往往是蓝色和棕色,而女人的礼服大多是绿色,紫色,粉红色和黄色。腰带的颜色和长袍很协调,大部分是缎子做的。这条皮带通常有4米长。男的系腰带的时候,把两头都掖紧,女的系在右腰下面。夏天,男士戴一条丝巾或一顶仿清朝红缨的凉帽,呈圆锥形,会见客人或宴请时戴一顶大礼帽。冬天在家戴一顶红色流苏的保暖帽,出门戴一顶大耳羊皮尖顶帽,当地也叫羊尾皮帽。靴子有两种:蒙古靴和马靴。这面旗里的蒙古靴有三种:“天靴”、“半天靴”、“鸟蛋头靴”;靴子包括“高腰靴”和“半高腰靴”。在旧社会,妇女普遍佩戴珠宝,几乎所有的妇女都有耳朵和眼睛。珠宝由珍珠、玛瑙、宝石和金银制成。头部大约有一英尺长,重量超过三公斤。金、银和宝石从头顶串到脖子的肩膀。一副好的头饰需要十几匹马。男人们常常在腰带右侧挂一把蒙古刀,刀鞘上的小口袋里放着筷子,有的还配有打火石照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牧民还穿着传统服饰。节日里,穿着蒙古族服装的人们骑着马和骆驼走遍草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蒙古族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入80年代后,除了一些牧区老人还穿着蒙古袍外,一般中青年男女也顺应时代潮流,争相制作现代服装。男士穿中山装、西装、风衣、三紧衣,冬天穿呢子大衣、军大衣、皮夹克;女人穿翻领、短裙、连衣裙、连衣裙、健身裤、牛仔裤,冬天穿各种呢子大衣、夹克外套和各种呢子服装。春节期间,一些牧区青年男女穿着蒙古袍,互相拜年。
规定饮食
牧民的饮食主要是肉、奶和面粉炒饭。肉类主要包括羊肉和牛肉。羊肉是手抓肉和肉干吃的。肉的处理方法是将宰杀的羊剥皮,取出内脏,用关节分成大小块,放入冷水锅中,加入少许盐和两勺酸奶,煮30分钟即可食用。一般来说,肉汤和内脏灌肠一起煮。它的味道很嫩,营养丰富。冬天躺在山羊或牛身上时,把它的肉切成条,放在阴凉干燥处冷却,第二年春夏再吃干肉。主要吃法是泡炒饭,吃肉沫干面条,吃肉干小葱馒头。解放前后,牧民有在重要宴会或婚礼上吃全羊、放“乌茶”(羊背)的习俗。“羊贝子”取全羊背部至尾部第三根肋骨,放入锅中。锅取出后放在木盘里,先放上“乌茶”,再放上羊头。灌肠多为“血肠”和“肉肠”羊的小肠内填充羊血混合面粉或荞麦面,肥肠或牛肠内一般填充肉、肚等。牧区牧民的主食有蒙古包子(纯羊肉馅)、酸奶面、羊肉汤奶油卷等。蒙古包子制作方法:先将硬度适中的面粉混合,放入盆中,将新鲜羊肉切成块。
小块肉丁,加入葱花或小葱、盐等。搅拌。一般来说,面团越薄越好。馒头的形状像蒸饺,但揉面边缘有折叠的花纹。大火烧开水后,蒸1?5分钟左右就可以吃了。酸奶面的做法是将切好的羊肉或肉干放入冷水锅中,然后加入少许酸奶和盐。煮好后把切好的面条放入锅中,出锅前最好放一些小葱,味道独特。奶油卷的做法:将面粉用温水混合后,卷成薄片,将融化的奶油(黄油)均匀地撒在细面上,从一侧卷成一卷,放入蒸笼中卷好,同时与混合好的羊肉汤一起蒸。出笼后,把面卷切成丝,泡在羊肉汤里食用。乳制食品分为乳制食品和乳饮料。奶类食物包括奶油(黄油)、白油、奶皮、奶豆腐、奶酪等。奶油的提炼方法是:将储存好的觉肯奶皮放入锅中,用小火煮沸。黄油浮在上面,沉淀物是白油。牧民一般喜欢把白油人参“乐书”(奶蛋)放进羊肚子里贮藏。是冬天喝茶、泡炒饭的理想调料。奶皮的做法是:用刚榨好的鲜牛奶拌一些面粉,放在锅里,用小火慢慢煮。牛奶滚好后,用勺子翻几十遍,直到变稠。这时候小火,保暖。十几个小时后,就像蜂窝状的金色奶皮。乳饮料包括奶茶、酸奶、齐格(发酵马奶)和奶酒。奶茶是砖茶、盐和鲜奶的混合物。先将砖茶捣碎,根据水量大小放入壶或壶中。煮沸后,当茶呈浅棕色时,放少许盐和牛奶。这个旗的牧区,从早到晚基本都离不开喝茶。解放前至五六十年代,旗内牧民有自制风格(发酵马奶)和奶酒的习惯。70年代后逐渐消失。
住宅用途
解放前,蒙古族牧民大多住在蒙古蒙古包里追水草,地址不固定。蒙古包的大小取决于“哈那”的数量。一般用六个“哈拿”蒙古包比较常见,但也有一些五个“哈拿”或八个“哈拿”。蒙古包主要由“哈那”(圆形支架)、“陶脑”(包顶)、“乌尼”(与顶相连的杆子)、门、毡、鬃绳等组成。每个牧民配备4 ~ 6辆拉车,用牛作为生产或搬迁的役畜。达尔罕旗的蒙古包里也有柱子。一般牧民有条件可以做两列,不能做四列。只有贵族阶级的蒙古包有四根柱子。蒙古包冬天放在山弯或洼地,夏天一般放在高坡通风的地方。宝门朝南或东南。牧民的燃料一般是干牛粪、羊粪或羊粪砖。在有自然森林的地区,人们也收集干木柴作为燃料。
结婚
解放前,该旗蒙古族婚姻受宗教、权贵和家族的限制。青年男女不能自由恋爱,大多是父母包办或王公贵族指定的。达汗、毛明安、希拉穆仁的婚礼虽有差异,但相似且基本相似。其中,达勒姆的婚姻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有20多种礼仪。订婚有两种方式。一是孩子尚未出生,两位长辈约定,如果一个有儿子,一个有女儿,到了适婚年龄就结婚,也就是俗称的“指腹为婚”。其次,在有儿子的家庭,父母看中一个女孩后,请喇嘛或名人看生肖是否相符。如果没有大问题,请“赵琪”(媒人)带着哈达、白酒等礼物到女方家向父母求婚。如果女方父母接受了礼物,就证明他们同意订婚。当地有句话叫“送哈达不是你说了算的。”一般来说是不允许退婚的,17岁结婚。订婚比求婚稍微复杂一点。一般是男方带着全羊、白酒、哈达、圆饼等礼物去女方家。主要讨论彩礼(牲畜和钱)。达尔罕旗普通人最多索要5头大动物,10头小动物,50银元左右,最少2头大动物,5-6头小动物,20-30银元。谈彩礼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设宴庆祝的过程,桌上摆着“乌茶”(羊背的儿子),吟诵着祝福语,喝着奶酒,喝着酒歌。正式婚礼前,双方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吉日确定后,向亲朋好友发出邀请;2.邀请喇嘛念经;3.双方确定伴郎、伴娘后,应及时告知;4.被邀请陪伴她嫂子的女人;5.婚宴上准备全羊、酒、菜;6.为参加婚礼的人搭建蒙古包;7.女方为新娘准备全套衣服和礼物。婚礼前,男方设宴招待陪女婿结婚的人,一般唱三首,如《伊克博格达》。唱完之后,喇嘛开始诵经并焚香祝福结婚的人。女方也在家接待客人,摆“乌茶”,敬酒,唱歌,等待迎亲队伍的到来。通常邀请一个健谈、擅长唱歌、酒量大的人来代课。?当结婚的人骑马到达时,女人的烤面包机拿出几块面包迎接招待会。在祝酒之际,女方的烤面包机开始向男方的婚礼宾客提问,男方的烤面包机出来回答。形式就像二重唱和朗诵,有问有答,有问有解,辩论非常激烈。为了烘托喜庆的局面和浓郁的气氛,双方的贺电除了唱唱唱,也是自由发挥,都想通过彬彬有礼、提问回答来压倒对方。说到亮点,拍手称快。敬酒者回答完对方的问题后,邀请男方的随从进屋,开始敬酒唱歌。女歌手开始唱婚宴的歌,并演奏“五叉”。然后,新郎向坐着的长辈和亲戚敬酒,男方端起酒杯,唱了一段祝酒词,大意是
洁白的哈达,映衬着美酒,
快乐的宴会,让我祝福你!
纯奶酒甜如清泉,
喝一口,滋养你的心脏,
祝长老?,健康长寿,
祝草原五畜繁荣,
愿山河长存,
祝大家幸福!
祝酒结束后,大家齐声附和:美好的祝愿永驻大地,真诚的祝愿传遍世界!然后,女方家送新娘上路。如果新郎家在附近,参加婚礼的客人当天就回。如果是偏僻的地方,喜庆的宴席会一直持续到天亮。当女孩结婚时,每个人都会出来为新娘送行。这面旗通常唱的“送别歌”是纳林西日嘎(歌词见“文化”的民歌部分)。新娘到了,长辈不迎接,只有同行的出去迎接。新娘下马时,有人搀扶,脚不沾地。她不得不踩着毛毯或地毯走进新房子。然后伴娘们梳头,戴首饰,穿新衣,准备拜佛,拜火,拜长辈,拜见男方亲属。蒙着红色面纱的新娘在蒙古包东南角的火炉前磕头。因为佩戴过重,她只能点头。然后,按照辈分和年龄的顺序,戴东介绍长辈和客人的名字,说一次点一个头,女伴把头压到一边。新娘磕头时,对方赠送礼物,包括牛、马、骆驼、金、银、首饰、衣服等。捐赠的牲畜必须是学龄雌性,象征着人类和动物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仪式结束后,新娘倒着走了出去。重新打扮一番后,新郎会揭开面纱,向大家问好,并与长辈和来访者交换鼻烟壶。婚宴开始进入高潮。奉茶敬酒,随后是“乌茶”(杨贝子),同时唱祝酒词和对“乌茶”的赞美。婚礼歌曲和民歌贯穿始终。婚宴结束后,新娘和新郎将被引入新的蒙古包。祝酒人把煮好的羊尾巴和四根长排骨放在毡包西侧的“乌尼”(蒙古蒙古包椽子)上,为新房唱赞歌。对新房的结构、装修、炊具、生活用品以及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进行了精致的赞美。然后,让两位新人吃排骨和羊尾巴。在过去,在达汗旗结婚后和结婚三天后,女方的父母会带一些简单的礼物来“回望”他们的女儿。这个人举办了一次宴会。女方父母归来,将女孩独自留在袋中,袍中放一块石头,愿女儿如磐石般不动,比喻忠君,持家,成为这个家庭终身的一员。达汗还有“招婿”的习俗。在女方家嫁男基本和娶新娘一样。解放后,蒙古族婚礼仍保留着传统的民族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蒙古族年轻一代的婚礼趋于简化,减少了很多繁杂的礼仪。新婚喜事,费用从简,不要彩礼,减轻负担的良好习俗开始形成。
葬礼
在旧时代,当人们要离开时,他们的家人会邀请喇嘛念经。给垂死的人脱衣服。人死后,按照喇嘛的吩咐,用衣服或白或黄的布包起来。一般不会停在家里。进行野葬的方法是用一辆乐乐大车把尸体掉落的地方拉起来,这就是埋葬的地方。殡仪员用石头在尸体周围建了一个圈。穷人把石头放在头上,富人把一些值钱的东西放在枕头上。死者亲属要为死者守禁忌265,438+0天或49天。如1938年达尔罕国王云起死后,全旗牧民100天不宰杀牲畜,不举行喜事,以示哀悼。?喇嘛死后,所有人都要火化。死于不吉利疾病的普通人也需要火葬。解放后,野葬逐渐消失,实行火葬。晚辈为逝者过“21”或“49”,百日不穿红,不办婚礼。80年代以后的花圈、挽联、窗帘等。都是给逝者的,晚辈也办酒席招待前来悼念的客人。
礼仪和习俗
蒙古族崇尚礼仪,讲究礼貌,热情好客,真诚待人。解放后,礼仪比旧社会略简单。游客参观时,应先照看好狗,相互鞠躬致意,然后介绍蒙古包。来访者一般由女主人接待,她倒茶,端牛奶,炒饭,炒水果,递烟。万一到了用餐时间,主人要热情地劝说客人留下来,客人越随意,主人就越开心,越满意。
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问候、馈赠、交流、酬谢和订婚,表示尊敬和祝贺的重要礼物之一。哈达一般用丝绸制成,长度为1.2 ~ 1.5m,颜色有白色、银灰色、浅蓝色、黄色、红色。哈达的长短、质地和颜色是由接受者的身份和与自己的关系决定的,每种颜色代表一种习俗。换鼻烟壶是蒙古族传统的社交礼物。大小不一,形状多样,壶上的图案五颜六色。一般用玛瑙、翡翠、玉石雕刻。遇有重大节日,同行见面,双方右手交烟锅,交换口味再递回去。如果你是长辈,请坐下。长者先俯下身,把锅递过去。晚辈单膝下跪,手捧锅。长辈晚辈不尝烟,只是把锅稍微向上提一提。80年代以后,牧民只在春节的时候用它拜年,老人多,平时只有喇嘛用。
敬酒是蒙古族待客礼仪的主要部分。酒具一般是银碗或银杯。敬酒时,男主人必须戴帽子,着装整洁。斟好酒后,他手捧哈达的银碗,唱起祝酒歌,然后按辈分或年龄依次祝酒。其他礼仪?在过去,等级制度非常严格。一般诺扬去贝勒家,都要先把马拴好,得到贝勒的允许后才能去她家拜访。贝勒去他男人家,直到他的男人或家人出去迎接他,他才进屋。以往官方交往以当地土特产或地方风味物品作为见面礼和回礼。在普通人的交往中,如果一方给另一方赠送哈达或零食、糖果,接受者回赠时一定要拿着一些物品,绝对不能空着回赠。牧民的日常劳动生产简述如下:
春季哺乳小羊(包括大小动物),打马鬃,踩羊砖,赶两岁牛马,阉割小羊。春末夏初,剪羊毛抓羊绒。
夏天至夏营反,剪小羊,洗羊(药浴),挤马奶做马奶酒,做各种奶食。
秋天割草储备饲料,修棚修井,抓肥,卷毯,处理老弱牲畜,繁殖。
冬季储存各种生产生活物资,备灾,卧(宰)牛羊,冬春储肉。有的牧民挑着冬羔,踩着羊砖。
禁忌
骑马或乘车做客时,在远离蒙古包或木橛子的地方下马下车。蒙古包前禁止下马下车。禁止新人将鞭子、狗棍等物带入包内。进门后,从左边,避免踩门槛。你不能在火上烤你的脚。蒙古蒙古包西北角的佛台,禁止女性前往。如有住宿者,禁止将缰绳、比特带入包内,应放在蒙古包外的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