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行业,为什么有人喜欢收徒弟,有人不想收徒弟,有人收不了徒弟?

马志明提倡的相声应该是关于老师和学生的,而不是关于师傅带徒弟的,这也是事实。在这样一个新时代,相声的传统确实需要讲,但师徒传承却被异化了。

在旧社会,收徒是必须的。旧社会收徒还是要收的,规矩很多。这一点从很多相声谚语中就能看出来,比如“当老师就像重生”“当一天老师,当一辈子爸爸”“徒弟当三年奴”“教徒弟,饿死师傅”。

以“教徒弟,饿师傅”为例。师傅为了防止徒弟以后在艺术上超越自己,通常要留一手,这反映了当时师徒关系中保守消极的习惯。

此外,当时的规矩还包括,弟子要终身孝敬师父和师父的母亲,三节两生日要带礼物去探望,最后为师父的晚年而死。可见,不能说相声的所有规则都过时了,但确实有很多不与时俱进的地方。新时代需要新时代的师徒。

解放后,马季和姜昆成了师生。其实师徒关系基本上被抛弃了,因为它属于“四旧”,是新社会需要改掉的旧习惯。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马季收了姜昆、冯巩、刘维等很多徒弟,但在马季看来,他们与姜昆的关系不是师徒关系,而是师生关系。这些弟子称马季不是师父,而是师父马季。有了徒弟的名气,有人说你要开个会向老师学习,马季坚决不同意。直到90年代,弟子们才举行所谓的答谢会,算是完成了仪式。

马季不关注那么多程式化的东西,而是关注相声的实际业务。他看不上的是老艺术家的老习惯,所以根本找不到。

马志明近年来之所以坚持不收徒,是因为相声收徒仪式重新开始盛行,这与德云社的兴起有直接关系。郭德纲非常重视相声的传统和节目,《学徒》一次比一次正式。而且随着小剧场的繁荣,进入相声行业的新人越来越多,拜师仪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很多演员自己都没把相声说清楚,却开始收徒了。

对于这种现象,生性低调的马志明并不认同。马志明是为数不多的资历最高的相声演员之一。因为他资历大,收徒弟不方便。另外,最重要的是他爱清静,不想因为收徒弟而影响生活。所以资历和能力那么大的马师傅,到现在也没有正式开门收徒弟。只有一个黄族民,是他的学生。

在新的时代,我们期待一种新的师徒关系。著名相声艺术家杨毅不提倡收徒弟。他认为相声行业的徒弟总是容易产生放弃矛盾,引发各种争议。还不如根本不跟徒弟学。你以为谁能扔大脾气,谁就不是导师,更不是师生恋。这样既能学到相声的真实,又能抛开一些烦恼。

相声从关注老师异化到不关注老师,再发展到现在的关注老师的趋势。最典型的就是侯耀华,他很少说相声,但是他也收了那么多徒弟,有些根本不是相声行业的,所以他也闹了很多笑话。随着相声的发展,有必要在求教和学习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