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的习俗与文化
独龙族的唯一节日是农历新年,在农历十二月。没有固定的日期,节日的长短取决于食物的多少。这个节日叫做“Kaque Wow”节。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独龙年
独龙族人称“卡克哇”。这是独龙族一年中唯一的节日。他们把12月29日作为除夕,30日作为新年的第一天。
据传说,很久以前,独龙江边住着两兄弟。他们从小失去父母,以深山老林为家,用十字弓射击,苦尽甘来。有一天,两兄弟背上长刀,手里拿着硬弩,来到丹德里卡雪山上的比拉桶打猎。这天天空阴沉沉的,动物们无法离开它们的巢穴。直到下午我才看到一只瘦瘦的岩羊。兄弟们,分头行动。哥哥迷了路,开车进了一座高山深谷,那里群峰竞立,危岩耸立。
夜幕笼罩群山时,哥哥在约定的地点等待。可是,等了一会儿,月亮挂在了高黎贡山的山顶上,没有哥哥的踪影。怀着一颗焦急的心,哥哥走进深山峡谷寻找他唯一的亲人。不知道爬了多少山头,跨过了多少激流。我找了九年十一个月二十九天。12月30日,哥哥突然回来了。当兄弟俩见面时,他们悲喜交加。哥哥伤心地对弟弟说:“我的好哥哥,不是哥哥忍心离开你。自从我们兄弟分开后,我就被一个恶魔困在龙潭里。恶魔渴望看到你寻找你的兄弟。从今天开始,让我每年12月30日回来见你。”哥哥接着说:“我们见面的那一天,就是一年的结束,一年的开始。还是叫过年吧。”弟弟为了庆祝失去弟弟后的团聚,特意为弟弟准备了各种珍禽异兽做成的菜肴和各种五谷杂粮做成的米饭。晚饭后,弟弟很兴奋地见到了弟弟。他敲了锣,点了火把,把山寨里的老兄弟们都请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让他哥哥和村民们一起唱歌跳舞。从此,兄弟相会的日子就成了独龙族的年。
在节日里,每个氏族和部落都要集体猎杀野生动物;杀猪宰羊,把猎物分给各家各户。部落主妇给每个家庭发年货。他们称之为“分享食物”。过去,在除夕吃饭时,我们必须等待部落的每个成员到来。如果少了一个人,我们就不开这个锅。那一年的第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茅屋里就响起了锣声。迎接新年。早餐后,随着锣声响起,人们来到小屋的空地上,以古朴的习俗庆祝新年。人们不分年龄、性别、家庭,手拉着手,跳着自己民族的传统舞蹈。长辈们用制作精美的藤器一人一龙,盛满美味的菜肴,用传统的方式分发给大家。那时候,唱歌、欢呼、跳舞交织在一起。不管喝酒、吃饭、吃肉,主妇们都在独龙族内部分食。当客人到达时,他们也会得到相同的份额。
夜幕降临后,男子在壁炉边喝酒念祝酒词,然后把酒碗扔在壁炉上的竹架上,碗口朝天,作为吉兆。
独龙族人很好客。如遇猎杀野生动物或一家杀猪杀牛,就会形成远亲邻里聚餐的宴席。此外,独龙族还有招待陌生人的习俗,对路过的客人热情款待,并留在家中。想到没饭吃,没客人待在黑暗中,是一件可耻的事。他们有晚上不接路不关门的好传统,把偷窃视为最可耻的行为。当独龙族进行一些原始的祭祀活动时,游客是不能参观的。
木刻《邀请》
每年的冬季或腊月,独龙族有唯一的传统节日,独龙族语称为“卡克哇”,是独龙族一年一度的节日。节日的长短主要看食物的准备,一般是两三天或者四五天。节日没有统一的固定日期。各民族都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好的吉日,开始新的一年。独龙族生活在高黎贡山和代里卡雪山之间的独龙江流域,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在为中国新年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后,所有的家庭邀请他们的亲戚和朋友一起庆祝新年。他们在一块特殊的木头上刻了一个缺口,这是一个“邀请”,派人到被邀请的村庄。木头上刻着几个凹口,这意味着几天后将举行仪式庆祝元旦。收到木刻“请柬”的人,要带各种食物,表示敬意和祝贺。主人和客人见面时,要喝一瓶水酒,给对方唱歌。晚上,全村人和客人们围着篝火欢聚一堂,品尝食物,观看青年男女跳“锅舞”,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敬酒时,男子喝了酒,喝完后,他把酒碗扔进挂在火坑上方的竹框里,以此来预示好运,碗口朝上,作为一个好兆头。
面条的习俗
面条的古老习俗
在古代,纹身被称为“雕”、“肌”、“面”、“足”、“面”、“墨”、“青”。是一种使用刺、针、刀等利器的身体装饰方法。要在皮肤上雕刻图案或符号,渗透颜色,终身保持,永不褪色。它起源很早,从原始人为了装饰或宗教活动而在皮肤上作画的习俗发展而来。在东南亚、大洋洲、中南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原始民族中广泛流行。时至今日,这些地区的许多土著民族仍把它视为不可替代的装饰品,对它爱不释手。在中国的东南和西南地区,古代的文身风格也很流行。直到现代,在黎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佤族、怒族、景颇族、族、高山族等民族中仍有这一习俗的痕迹。
独龙族女性的纹身主要集中在面部,所以常被称为“画脸”、“纹脸”。每当女孩到了十二三岁,就需要纹身来象征成年。讲经时,一位上了年纪、经验丰富的妇女先用沾有锅烟水的竹签在姑娘脸上画出图案,然后用小木棍或带针的木棒击打刺,使其按图案刺入皮肉,再将锅底的灰或草汁搓入伤口,然后脱去痂皮,形成蓝绿色图案。花纹大致可分为两种:独龙江中上游,从眉毛到鼻梁有五六个菱形花纹相连,然后以嘴为中心向鼻翼两侧扩散,继续刺出小菱形花纹,小菱形花纹通过脸颊在下颌汇合形成一个方圈,其中条纹垂直刺出,点状花纹从方圈上方水平刺至眼睛。整个图案就像一只展开翅膀的蝴蝶。独龙江下游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两三行竖纹写在下颌上。其他部分不写了。
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独龙族妇女纹脸习俗的起源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两三百年来,藏族土司、傈僳族奴隶主的势力不断渗透到独龙族地区,对独龙族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尤其是查华伦的藏族土司,每年都要向独龙族收取各种贡品,连口鼻头发都要征税。如果他们买不起,就会在藏区强行带女人去当奴隶。特别是年轻漂亮的独龙族妇女,经常有被带离家庭的危险。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独龙族妇女为了避免被土司掠夺和践踏,不得不采取被动自救的方法:用一壶香烟涂抹脸颊,甚至宁愿把脸染成永远洗不掉的“黑墨蓝线”,弄得像人又像鬼,让陌生人害怕,不敢靠近。久而久之,纹身的习俗就形成了,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所以纹身是历史上独龙族女性反抗民族压迫,寻求人身安全的一种消极的斗争形式。
木雕结绳
独龙族没有自己的性格。新中国成立前,他们一直以雕刻木头或传递信息来记录,以打结来计算时间。
独龙的木刻笔记应用广泛。刻有各种符号的木刻和普通的文字、文献起着同样的作用。能记录并传达敬酒者的吩咐,私人债务,彩礼清单等。政府发行的木刻(土司)较大,形似木剑,宽约20厘米,长约70-80厘米。中间略粗,两边扁平,顶端斜尖,下端有手柄。不同的内容要刻上不同的缺口或线段、图形等。比如一个用来传达敬酒纳税的木刻,左上方刻了一个大缺口,左下方刻了几个小缺口,表示一个大管家和几个随从要来了。右边刻一个大豁口和两个小豁口,意思是要求一个领导和两个人来见你。有时木刻下面会附上箭头、辣椒、鸡毛等不同的物体,以示不同的含义。比如箭头表示他们很快就到了,辣椒表示不听话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羽毛表示会很快送到。这种木刻一般都是送的人解释的。
人们使用的木刻较小。它经常被用来记录债务和礼物。如果一个家庭祭祀中没有奶牛,在向亲戚朋友借奶牛时,必须测量并记录奶牛的大小。具体方法是:先用竹签量出牛的胸围,再用拳头量出竹签的长度,在一块木头的两面对应刻上拳头的数量。最后,将木屑从中间劈开,每边各持一半。牛还了,用粮食补差价,多退少补。然后把木刻扔到火里烧掉。没有争议。
打结计时也被广泛使用。指用细麻绳打结的时机,每个结代表一天。出差的话,走一天打个结。回来一天就解开一个结,这样就能准确计算日期和行程。一年一度的节日是独龙族人最快乐的时刻。但因为没有固定日期,每年都需要临时约定。商定的方法也大多是通过打结的绳子来完成。如果决定10天后过节,准备若干根10结的绳子送给亲戚朋友,一天解决一根。当最后一个结结完了,就意味着节日到了,大家要杀猪杀牛,唱歌跳舞,庆祝新年。
人民是简单的
独龙族地区民风淳朴,“夜不接路不关门”的古风犹存。谁在路上捡到东西,谁也不会据为己有。或者等失主回来找,或者想办法找到失主在哪里,想办法尽快还给失主。人们出门远行时,往往会把随身携带的粮食分成几份,挂在树上或放在沿途的山洞等地,留待返回时食用。路人再饿,也绝不会擅自进食。甚至衣服等物品都可以随时随地放在路边。只要按下一块石头,就说明这块石头属于主人,别人不会去捡。
独龙族不捡东西,也从不偷东西。他们的粮仓大多建在房子后面,甚至建在山上或者离家很远的地边。仓库门上只横插竹签或木棍,不存在被盗的危险。即使从家里出门,门也很简单,没有人会未经允许进入。
独龙族的传统美德还表现在其他很多方面。比如一整村有事情做的团结互助的美德;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的美德;礼貌好客的美德等等。
饮食习俗
独龙族喜欢喝酒,喝茶,抽烟。独龙族的酿酒方式很奇怪。在地上挖一个地窖,四面用芭蕉叶围起来,将煮好的玉米或大米与酒曲混合,放在地窖里,盖上一层芭蕉叶,用土封好,用火加热,三到五天后在地窖里钻一个小洞,如果有很浓的酒精,就酿造成功了。拉开密封的泥口,取出玉米或大米,放入盆中揉搓,将滤出的汁液捣碎。不管喝酒、吃饭、吃肉,主妇们都在独龙族内部分食。客人来了就平分。一般每个家庭都有几个壁炉。每个孩子结婚后都会多加一个壁炉,做饭由每个壁炉轮流承担。独龙族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互相邀请。通常是用一块木头作为请柬来邀请对方,木头送到客人家里去邀请。木头上刻的几个刻痕表明几天后将举行宴会仪式。被邀请的客人应该带各种食物以示感谢。客人进村门后,要先和主人喝一瓶酒,然后坐下来吃饭,看歌舞。夜幕降临后,男子在壁炉旁喝酒读祝酒词,然后将酒碗放在壁炉上的竹架上,碗口朝向天空,作为吉兆。独龙族人老实,即使在路上遇到,也要以酒相待。他们认为不给客人食物,不留在暗处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民族婚俗
独龙族在家庭之外结婚,是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自由恋爱。独龙族青年男女谈恋爱后,会给对方一个承诺。姑娘送给小伙子一条自己精心编织的单龙毯,小伙子送给姑娘一把自己编织的锄头或篮子。
到了求婚的时候,小伙子会邀请一个能说会道的男人和女方结婚。你说你结婚了,就要背个茶壶,背包里要带茶叶,香烟,茶壶。
去女生家,不管对方态度如何,说你结婚了的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茶壶装满水,去壁炉烧起来放上。然后从背包里拿出茶叶和茶壶,从女生的柜子里拿出碗准备泡茶。不管女孩家人同意不同意,只能围着壁炉等。水一开,结了婚的人马上把茶泡在茶缸里,然后倒进碗里。先尊重女孩的父母,再尊重女孩的兄弟姐妹,最后才是女孩自己。接下来开始谈婚论嫁,无非说小伙子多好,家里人多喜欢女孩子。
到了一定的时候,姑娘的家人虽然没说什么,只是姑娘的父亲或母亲一口把茶喝了,姑娘和其他人也跟着喝,这桩婚事就完成了。如果到深夜都没人喝茶,第二天晚上再来。如果连续三个晚上没人喝茶,说明姑娘不同意这门婚事。如果还想谈,需要等到明年。
独龙的婚礼比较简单。在仪式上,男女双方的父母都要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介绍给大家,并鼓励新人互相关心。以后其中一个手或脚断了或眼睛瞎了都分不开。然后一对情侣喝同心酒,大家独舞,仪式结束。
独龙族的婚礼禁忌:1。严格遵守族外通婚制度,禁止族内通婚。在旧社会,家庭中有固定的婚姻团体。2、订亲或结婚禁忌无彩礼。3.避免离婚。如果妻子抛弃丈夫,家里还有妹妹,妻子和妹妹到,否则彩礼全部退还。如果丈夫抛弃妻子,妻子的家庭可以少还或者不还。4.禁止与藏族通婚。在旧社会,独龙族被禁止与藏族人结婚,但这已经改变了。
过去独龙族的婚姻状况比较复杂,几乎囊括了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各种婚姻形式。解放后,人民政府帮助独龙族人民发展生产,进行经济建设,改善交通,开辟邮电,把文化、教育、医疗送到独龙谷,从根本上改变了独龙族聚居区的面貌。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婚姻法在独龙族地区逐步实施,旧的婚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夫一妻制已经确立,妻姐婚、夫兄婚、不平等婚、家庭以外的固定婚基本被摒弃,买卖婚姻的情况也少了。
祭牛上天
独龙族庆祝丰收的仪式活动。一般每年秋季举行,最重要、规模最大的仪式是一年一度的节日“卡克哇”。
赛牛仪式由巫师主持。仪式开始时,头戴祭龙毯的牛被牵入场内,绑在一根粗大的木桩上。人们以牛为中心,自动围成圆圈,敲锣打鼓,挥舞刀枪,手舞足蹈。
其他祭品安排好后,牧师点燃宋明和宋庆的头发,喃喃自语,向蒙哥祈祷,祈求他保佑人畜平安,一切顺利,将祭祀仪式推向高潮。然后巫师用锋利的竹矛刺死了牛,牛被摔死了。然后每个人煮肉分享食物。巫师要背着一个牛头,带领众人围着“祭牛”跳舞。这时,过年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大家一边喝酒吃肉,一边载歌载舞,独龙江成了欢乐的海洋。最后,给所有参加赛牛仪式的人平均分配一份牛肉,大家喝一杯,吃一顿,庆祝好年景,祈求人畜丰收繁荣。
过牌游行在每年腊月的某一天举行(时间因地而异)。节日的长短往往取决于食物准备的多少。一般持续两天或者四五天。过年过节,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就是“祭牛上天”。
赶牛时,年节的主人先把牛绑在木桩上,然后由一个年轻女子在牛背上铺上麻布毯子,在牛角上挂上珠子,摆好祭品,点燃宋明和松毛(松叶),最后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年轻人用锋利的竹矛把牛刺死,然后当场切开牛肉,立即放在大锅里煮熟。节日期间,所有的独龙族都要以家庭为单位,互相问候,互相祝贺。独龙族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互相邀请。通常用一块木头作为请柬来邀请对方。那时,木片要送到被邀请的客人家里,木片上刻的几个槽口表明几天后要举行宴会仪式。
被邀请的客人应该带各种食物以示感谢。客人进村门后,要先和主人喝一瓶酒,然后坐下来吃饭,看歌舞。夜幕降临后,这个人在壁炉旁喝酒,读祝酒词,然后把酒碗扔在唐光上的竹架上,碗口对着天空,作为一个好兆头。
宴会的第二天,一些牲畜场还会举行射日庆典,用拌有蜂蜜的荞麦面揉成各种动物的头,日出时在屋后的斜坡上献祭,然后由青壮年用弓箭射向预先设定的靶子,最后将荞麦面做成的祭品分发给围观者。
在婚宴上,独龙族经常杀猪杀鸡招待客人。女人婚后每生一个孩子,女婿都会送公公一头牛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比如铁锅,刀子,表示感谢。独龙族人老实,即使在路上遇到,也要以酒相待。他们认为不给客人食物,不留在暗处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建房,婚丧嫁娶,都要主动互助。遇有猎物或杀猪杀牛,要请远房亲戚邻居聚餐,饭后送礼。
丧葬习俗
大部分独龙族都是土葬。在他们去世的第二天,村里的人和远近的亲戚会送来食物、酒、鸡等。以示哀悼。一般第二天是葬礼,第三天死者家属会带领村民到他们的仓库开仓库现场酿酒,一起享用。有的甚至杀猪招待客人作为奖励。届时,家人和亲戚朋友也会送礼物。这种丧宴一般从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喝酒的时候会给死者分一份,村里的老人也会给死者家人做点吃的。独龙有自己独特的历法算法。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中,根据大自然的变化,独龙族人称从大雪封山到次年为一年,称为“极友”。一年被分成十二个不同时间的节日。
在一月,它被称为“蒙”,这意味着一个多雪的月份。在这个月里,每个人都休息,每个家庭都种植干土豆。
二月被称为“阿博”,这意味着草开始生长,是时候种植大量的土豆了。
三月被称为“奢时”,意为播种月,种植谷子、芋头、棉花等作物。
在四月,它被称为“长木江”,这意味着开花的月亮,桃花,仙鹤鸣叫和播种完成。
五月,称为“阿市”,意为月中烧火山,大量烧火山,停植。
六月被称为“布恩”,意思是“饥饿月”,这时所有的食物都储存起来,当食物短缺时,就收集大量的野生食物。
七月,称为“阿荣”,意思是草开月明,割草收野粮。
八月,称为“阿昌木”,意思是第一个霜月,草冻死了,开始收割庄稼。
九月被称为“蝉罗”,意思是收获月亮,收获谷子、玉米、稗子和荞麦。
十月,它被称为“贾母将军”,意思是雪月。收获后,谷物被储存起来,雪落在山顶。
十一月叫“拔茎”,意思是水落月落,河落,寻找冬柴,割苦荞,准备过冬。
12月叫“得则割”,意思是过年,也叫“洛社食拉”。女人割活麻,织麻布,舞牛。
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开始学习先进的历法,学习科学的农耕历法成为民间农耕的参考。独龙族逐渐放弃了这种原始的自然历法算法,采用了与汉族相同的历法(夏历),但仍有“播种月”、“收获月”、“过年月”等民俗。一般老年人不习惯使用夏历,仍然以自然现象的变化作为生产的标志。民歌
独龙族语言称为“门租”,意为曲调,是各种民间曲调的统称。每首曲子都能唱出更广泛的主题。不同的口音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歌名,只能从歌词内容和演唱形式上进行分类。常见的歌曲有叙事歌、风俗歌、民歌、情歌、劳动歌、祭祀歌等。
独龙族热爱歌舞,特别善于通过歌舞来表达思想感情,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盖房子,庆祝丰收等重要场合,要载歌载舞,唱反调。大部分歌谣情感丰富,简洁明快。
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叫“普”,语言含蓄难懂,字数工整,上下句相同但相反。唱歌的时候可以诗情画意,边跳边唱,在歌曲中穿行。因内容不同,细分为过年时唱的《老东家普》,年节时唱的《卡尔江普》,盖新房时唱的《球木普》,丧礼送死者时唱的《阿西普》。另一种叫“门竹”,通俗易懂,很有生产生活色彩。这两种歌谣都是以对唱、合唱和独唱的形式出现,是独龙族人民生活中最受欢迎的艺术活动。
由于环境极其封闭,又远离大陆,直到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人们主要种植、狩猎和采集,穿着自己纱线织成的亚麻布,少数人用树叶和兽皮覆盖。女性也崇尚纹身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