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摆放石狮的六重含义及讲究

在门口摆放石狮的六个意义和讲究,是镇宅辟邪、象征有权有势、装饰门面、吉祥平安、子子孙孙长存等吉祥功能。

在大门口摆放石狮子有什么重要性,或者说在大门口摆放石狮子有什么吉祥的作用?石狮主要起守护作用,在佛教中地位很高。它是镇宅辟邪的吉祥兽之一。把石狮子放在门口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厄运,给后代带来和平与繁荣。随着看门人石狮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其石狮雕刻的寓意是:吉祥镇宅、装饰大门等风水文化内涵。

1.在大门口摆放石狮子有什么寓意和作用?

之后关于石狮的传说不绝于耳,讲的都是吉祥喜庆。还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摸摸狮子头,一辈子不用愁;摸摸石狮的背,好活一代;摸石狮子的嘴,夫妻不吵架;摸石狮,从不生病,自始至终财源广进。"

石狮摆放在宫门和宫门前,主要有六个方面:

1,镇宅门口摆放的辟邪石狮:

自诞生以来,石狮就被用来守卫陵墓。气势恢宏,气势磅礴,有很强的震慑作用。可以驱魔辟邪,这个作用一直延续,明清时期也是如此。中国的石狮一直被认为是镇宅之兽。明清石狮摆放在大门前,与人民追求安定和谐密切相关。门狮的摆放可以化解屋外的邪气。

2.石狮子被放在门口——权力的象征:

狮子在所有动物中高贵威严,有王者之风。中国古代的精英阶层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特点,所以作为守门人的石狮自然成为达官贵人的象征。能买得起门前石狮的人,显然都是家境殷实的人,可以说是财富和家庭富足的直观反映。

灾害预警:说到灾害预警,就涉及到一个传说。据说,当发生洪水或陆地下沉等自然灾害时,石狮的眼睛会变红或出血,这表明灾难即将来临,人们可以立即采取措施避免灾难。虽然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但它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人们对石狮的喜爱和信任。

3、大门口放置石狮子-装饰立面:

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视装饰,石狮走向民间。最大的特色之一是石狮和建筑的结合。除了许多吉祥的含义,石狮自然也起到了重要的装饰作用。明清时期,守门石狮已成为人们喜爱的吉祥瑞兽,成为建筑装饰中的重要角色。在空间的处理上也很独特,让整个房子都很漂亮。

4.狮子一直是保持人们幸运和安全的象征;

人们看重开光仪式,人们认为石狮不睁眼只是工艺品,睁眼后就是护国镇国之宝。所以,石狮子一定要放在吉日,请宗教人士或风水先生开光,才能有光明的前程,万事如意。石狮的摆放也是规则对称的,位置与我国男左女右的习俗相同。即当一个人走出大门时,公狮子被放在人的左侧,母狮子在人的右侧。

如果有些建筑的大门内外有一对石狮子,放在同一个方向,符合人们的审美。还在踩小狮子的狮子是母狮子,还在踩绣球的狮子是公狮子。

一般来说,看门的狮子都是雌雄成对的,一般都是左男右女,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哲学。摆放在门口左侧的狮子,一般雕刻成右前爪玩绣球或两前爪之间有绣球开口的形状;门右侧的母狮被雕刻成左前爪,用来触摸幼狮或幼狮位于两前爪之间。

5.石狮子被放在门口——子孙绵延:

大门前的石狮子是成对的,意思是成双成对。其中母狮脚下有一只幼狮,母狮抚摸幼狮,表示子孙兴旺,历史悠久。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兴旺、子孙延续的美好祝愿。

6.在门口摆放石狮的其他吉祥功能:

守门石狮的相关含义有很多,如门前摆放一对石狮,用“狮”的谐音表示“成对”、“子孙后代兴旺”。大狮和幼狮同时出现,有“狮多而护少”之说,意为“步步高升”,同时有“子孙兴旺”、“高官代代”之意。还有“狮子玩绣球”,其中狮子为阳,绣球为阴,是生殖崇拜的象征,寓意生命繁衍,“万物重生”。

时间久了,明清的守门狮在摆放和造型上都打上了等级的烙印。根据等级的限制,配以特定形状的石狮。摆放石狮时,狮头必须朝向门外,因为石狮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它的头是向外的,用以驱散外界的威胁。门口的石狮子是一公一母,成双成对。从里到外,公狮在左,母狮在右,符合中国的阴阳哲学。

二、守门石狮的来历

说到石狮在中国的起源,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历史准备和自然演变后相对固定下来的。石狮是什么时候进入民间成为守门兽的?据考证,大门两侧摆放石狮的习俗,一般出现在唐宋时期。

唐朝时期,北京大部分住宅区都配有栅栏、方门等建筑形式,其中方门是常见的牌楼样式。为了固定牌坊,防风防震,方柱脚下放了一对大石头。

工匠们习惯于在这些大石头上雕刻物品作为装饰。这些装饰物多为狮子、独角兽、海兽等动物,造型优美,蕴含丰富的吉祥寓意。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民间出现了用石狮等吉祥动物守门的习俗。

至此,石狮进入民间,出现了守门人石狮。元代《晋朝实录集》中记载:“在京师,官纳税家显赫,解库门。多以生铁铸狮,左右门相通,或如上用白世民。”这是中国石狮作为守门人的明确记录。由此可见,元代的石狮不仅用于守陵,而且放在杨宅建筑中作为镇宅之用,于是开始进入民间,成为大门口建筑装饰的一部分。

三、守门石狮的画面风格

1.现在大门口摆放的石狮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狮子的样式,明清时期的看门石狮一般都是蹲着的造型。即石狮的前肢支在地上,后肢弯曲蹲在地上。从侧面看,是个三角形,也是蹲着的。前肢离开地面,抱着绣球或幼崽。从它的形式来看,和蹲式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可以说都属于蹲式。

我国原始石狮多为行走式,如东汉山东嘉祥县武氏墓庙前石狮、四川雅安县高邑墓石狮等。都昂着头,张着嘴,表现出走路的趋势。仔细考察,这种造型源于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中国最初的动物造型多为大摇大摆。

佛教中,狮子一般以蹲伏的形式出现。受佛教石狮的影响,北朝以来,宫中也出现了蹲石狮和抱鼓石狮,北京四合院内基本都有雕刻的抱鼓石狮。

2.到了唐代,蹲式石狮开始广泛出现。唐陵前的石狮大多蹲着。自唐代以来,这种蹲式石狮开始深深影响中国石狮的造型。直到明清时期,蹲式石狮才开始流行和定制。这也是为什么明清时期的看门石狮大多蹲着的原因。

3.守门狮的文化内涵中国狮子与外国狮子不同。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它们逐渐世俗化,中国狮子的形象由凶猛变为嬉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娱乐性。

第四,大门口的石狮雕刻的基座也非常精美。

担任守门人的石狮须弥山,原指佛教中的圣山——须弥山。为了显示佛陀的崇高,印度把须弥山作为佛像的底座。北魏时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首次使用须弥山作为佛像的底座。这一时期须弥山的形制和图案装饰都很简单,石窟中底座的四个角连成梯形,像汉字中的“我”字。

随着建筑的发展,须弥山逐渐演变为高级建筑的基地。中国守门人石狮因为位置特殊,需要一个台阶作为底座,一个背景放在门前作为守卫。须弥自然就和石狮绝配了。

总结:大门口摆放的石狮子是一雌一雄。带绣球的雄狮代表权力至上,带幼狮的母狮代表后代繁荣昌盛。在明代之前,石狮头上的螺旋形鬓角也有相应的讲究,类似于头上一个疙瘩上鬓角的多少象征着其主人地位的高低。十三结对应一个产品的最高官衔,叫做“十三太保”。

官阶每降一级,心里就会减少一个疙瘩。官阶在七品以下时,不允许摆放石狮,这是等级划分的明显标志。然而,随着守门石狮在民间的日益流行,放置在现代大门的石狮就没有这样的重点了。